罗山:生态修复焕生机

2023-07-20 17:35:00 吴忠网

2023-07-20 17:35:00

吴忠处于自治区生态安全战略格局交汇地带,具有黄河穿境而过的先天条件,联动着全国生态大局、关乎着西北生态安全、影响着宁夏生态建设。

步入盛夏,罗山自然保护区内生机盎然,灌丛草地、针阔混交、针叶纯林、高山草甸等丰茂的植物资源描绘出壮美的“罗山叠翠”景象,也见证着我市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足迹。

罗山与贺兰山、六盘山一起,并称宁夏“三山”,被当地人亲切地称为“母亲山”。作为一个重要的生态地标,罗山既是一个自然“绿岛”,也是同纬度上的生命“方舟”,活化传承着418种高等植物、221种脊椎动物和1008种无脊椎动物的遗传基因,这在区域生态演替研究中具有不可复制的唯一性。

自自治区“三山”生态保护修复专项规划实施以来,罗山生态修复成为绿色发展先行市战略的关键“战事”。我市围绕罗山周边生态薄弱环节,主要采取项目化、工程化措施,加快推进罗山区域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源头治理、综合治理,各项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效。

7月19日,在罗山西麓生态保护修复项目地,去年种植的树木,受罗山涵养,加之今年雨水丰沛,蓬勃生长。

近年来,红寺堡区围绕“保护、提升、融合”三大主题,积极争取到国家科学绿化试点项目——罗山西麓生态系统高质综合提升区建设项目,建设规模10.52万亩,总投资1.35亿元,完成生态屏障主体林带0.0763万亩,生态经济林种植0.4443万亩,退化林抚育9.77万亩,退化草原修复0.1926万亩,形成了“一轴四点”的生态廊道。

“我们还高标准完成永新村、上源村、中圈塘村村庄环境整治,罗山西麓杏花岭、桃花湾、酸枣沟等品牌林地已现雏形,建成吴家沟、关口2个文旅高质量融合点,形成环罗山外围生态功能外延区,区域内森林覆盖率提高了2个百分点,综合植被盖度提高到了70%以上。”红寺堡区自然资源局林草湿地生态保护修复室主任田育蓉说。

罗山东西两麓清水河(同心县段)、下马关防洪能力提升改造及边浅沟综合治理等一系列河湖治理项目,通过河道加宽、疏浚、清障等措施,提升河道行洪能力,改善水体自净能力,同时,采取生态护岸、构建两岸绿化等措施,全市重点河湖沟道生态得到有效治理,城乡水生态环境显著改善。

保护区始建于1950年,1982年经自治区政府批准成立省级自然保护区,2002年经国务院批准晋升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此后相继开展了天然林保护,生物多样性保护,退牧还草、保护区基本建设等一系列大型生态工程。生态环境条件明显改善,重现了昔日的翡翠之绿。目前,保护区林草植被综合盖度由2002年建设之初的30%左右提高到现在的70%以上,森林覆盖率由9.61%提高到现在的18.13%。

2020年至2022年,我市共实施各类“三山”项目76个,这份专项规划还包含子项目214个,目前已完成投资34.96亿元。通过建设防风固沙林、水土保持林、水源涵养林,开展退化草原修复、建立灌草相结合的防风固沙阻沙体系等措施,解决水土流失、土地沙化等问题,显著提升罗山生态功能。

“今年,我市计划实施‘三山’项目21个,包含子项目64个,计划投资5.69亿元,目前已开工建设52个,完成投资2.16亿元。”市自然资源局土地征收储备中心主任王继军说。

随着生态的不断恢复,罗山已成为重要的生态地标,在褐黄的西北大地上印上了一个绿色的“大脚印”,守护着一方水土、静享着一份安宁。

红寺堡区柳泉乡永新村位于罗山脚下,该村依托航模节,通过修订民宿旅游发展规划,规划集中养殖场,分批动员农户“出村入园”,美化亮化民宿门头、新建停车场等举措,不断完善乡村基础设施,全力打造乡村振兴先行村。

最近,该村6号民宿女主人杨梅花忙碌地准备起航模节的前期工作,在7月底将有14人入住她家民宿。环视一周,屋内装修与城里无异,农家炕、栽满果树的后院很有特色,屋外的一草一木很有农家特色。

“现在的日子和当初搬迁那会儿相比,变化太大了。我们忙时做民宿,闲时种摘枸杞、黄花菜,一年的收入是过去的好几倍。”杨梅花说。

“我相信,生态越来越好,游客越来越多,我们的生活也会越来越好。”杨梅花说,将带着对美好明天的这份信心,从身边事做起,从庄前屋后的每一块绿化、种好每一棵果树做起,守护好罗山。

自治区第十三次党代会赋予吴忠市建设绿色发展先行市的功能定位和时代重任,为我们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美丽新吴忠提供了行动指南。吴忠市将以建设绿色发展先行市为牵引,建美绿水青山、做大金山银山,走稳走实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当好绿色发展“排头兵”,努力将美好蓝图变成现实。


短评:为“母亲山”重披绿装

罗山东临毛乌素沙漠,西接腾格里沙漠,是宁夏中部干旱带防风固沙的重要生态屏障和唯一的水源涵养地。然而,多年前的罗山周围因过度放牧变得满目疮痍。 为了抹平生态“伤疤”,我市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按照自治区“一河三山”生态保护修复的总体布局,打响罗山生态保卫战,并以自然恢复为主、人工促进治理为辅的生态保护修复措施,全面实施禁牧封育、天然林保护、草原修复等项目,使享有宁夏“母亲山”之誉的罗山重披绿装,整体生态环境明显好转。 如今,罗山的林线已从原来的海拔2000多米下降到1800米左右,野生动植物栖息环境逐年向好,生物多样性不断丰富,已成为宁夏重要的野生动植物种质资源基因库。

记者 | 马一萍

责任编辑|马静雪

校对|邵玉璐

终审|毛海涛

0